发布时间:2019-06-12 09:51:14
这些天,发生于春分日的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,因伤亡损失巨大,震惊全国,人们对不幸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,对事故善后进展表示强烈关注,更有对事故起因的质疑拷问。这起事故中,多位在外台州商人人身受伤,企业受损,牵动着家乡人关切的神经。全国上下对安全生产的反思与审视,又一次达到新的热度与高度。
只是照以往的经历,这股热度、这个高度,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消退、下降。人们总是深陷“好了伤疤忘了痛”的怪圈,居安思危永远知易行难,于是“蚁穴不补大堤必溃”的海恩法则,一次次施展魔力,给人以深痛教训。最近的一二十年间,吉化爆炸、广东兴宁矿难、黑龙江七台河矿难、河北邢台矿难、凤凰沱江垮桥事件、天津化工爆炸……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发生,撞击着人们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。每一次血淋淋的安全生产事故,都是一场当事者侥幸心理作祟的人祸。
谁都愿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,谁都不希望在安全生产上出点岔子,夺命伤人,毁物损财。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,人们不想看到的大小安全事故,频频残酷地摆在面前。
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,安全居于首要位置,任何生产活动所取得的成就,没有安全作保障,就会归于虚无,这个“100一1=0”的道理,各级政府不时地强调,企业和个人也都“心领神会”。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不可谓不健全,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安全生产方针不可谓不明确。问题是所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,贯彻落实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细部,预防、治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和纸上,由此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面积存在,安全事故的冷不丁爆发。
为什么居于首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,每每得不到严格执行?一是GDP崇拜背景下的利益诱惑和驱动,使得企业为降低成本,未能依法依规实现安全生产方面的人财物投入;二是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者,缺乏有效管理,缺失安全意识;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乏力,姑息各类生产安全隐患存在。此三者中,最重要的是企业和各类生产主体,有没有自觉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时刻放在心上,扛在肩上,见诸行动,立足长效,抓出持久的生产安全状态。
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进程中,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其实当下要紧的是,我们应树立安全自信。这个安全自信,就是坚信自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,让全体民众免于安全事故带来的恐惧和灾难。
笔者曾经随市里组织的考察团赴广东大亚湾石化工业区走访,当地有民众说,世界五百强如壳牌等公司落户的项目,安全可靠,绝少事故发生,而国企、央企项目,则隔三岔五引发火灾或泄漏事故。两相比较,足见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,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,不可以毫厘计。很多时候,安全生产的成败,既取决于科学的顶层设计、严格的标准执行,也有赖于细节的完美落实。
安全自信最需要用事实说话,只有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遁于无形,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宗旨,才能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推动力。此次江苏响水化工企业爆炸后,有关部门从设备设施到生产工艺等八个方面,梳理出两三百条可操作性极强的化工企业安全隐患清单,我们的同类企业能否静下心来,举一反三,逐一对照检查,发现问题立即整改,而不以生产受影响为由“搁一搁”“拖一拖”再说?须知,“安全第一”,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,防患未然是没有时间设定的,只有立说立行,即知即改才最有效。
来源:台州日报